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研论文 > 河湖治理 >
黑臭河涌的修复方法(节选)
时间:2014-03-20 17:46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次
黑臭河涌的修复方法(节选)
(作者:刘津粼)
治理黑臭河涌,常见的有补水调水、截污、清淤、生态修复等多种手段。补水、调水是将黑臭的水抽出来,经过处理后再放回去。截污是切断河涌的外源污染,即禁止上下游工厂和居民违规排放废水。清淤即挖走、外运河底的淤泥,消除河涌的内源污染。但由于种种原因,现在进行河涌整治的市政工程,往往急功近利,补水、调水仅仅是稀释水体和向其他河道转移污染,截污和清淤也不可能完全彻底,因而其实际水质净化的收效甚微。治理黑臭河涌,真正长远有效的还是恢复其生态环境。关键在两点:一是底泥降解,二是水体的生态修复。
黑臭河涌往往流速缓慢,主要是因为河底的淤泥太深太厚,阻滞了水体流动。河涌底泥的降解,对于河涌的水质改善、加速水体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一般来说,底泥是由工业废水中的渣滓、水中动植物的腐殖质、上游冲下来的泥沙等堆积而成。去除底泥需要两大要素:投放微生物菌剂和曝气增氧。
复合微生物菌剂是一种特殊微生物菌剂,包含数百种生存力极强的微生物,是从国外购买的优势菌种。该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一定供氧量的条件下,能迅速繁衍,成为河涌底泥中的强势菌群。数量庞大的好氧微生物能迅速改变底泥和底部水层的厌氧生态环境,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,为水生植物提供养分,同时降解重金属污染物,使其可以通过水中的动植物代谢进行转换。降解底泥,能降低河涌的内源污染,提高水体自净能力。
曝气增氧是降解底泥的重要配合手段。一般采用大功率的推流曝气机,增加河涌局部段的氧气量,增加水中的溶解氧。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,复合微生物菌剂才能迅速繁衍,达到降解底泥的作用。

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,主要靠种养“耐污水生植物”来实现,一般来说为浮水植物和生态浮岛。
浮水植物的根系能对黑臭河涌中的氮、磷进行分解,转化为成无害物质如二氧化碳等释放,其叶片能遮挡阳光直射水体,防止水温过高。生态浮岛也是一样,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,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,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,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,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;与此同时,浮岛还可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,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,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,提高水体的透明度。
浮水植物可选用大漂和弧尾藻.这两种浮水植物生长较快,但不会象水葫芦那样疯长;抗逆性强,不易冻害,能安全过冬,没病虫害,是多年生植物;具有较好的景观价值;投资较小,管理方便,运行费用低。
生物浮岛可栽种湿生或挺水植物,包括根系输氧植物,如芦苇、类芦苇等;景观植物,如花叶燕草、千屈菜、蕴草、再力花、花叶芦荻、美人蕉等;香味植物,如姜花等。
生物浮岛目前在水体修复中采用较多,其优点是植物的多样性和塑造景观功能。不仅能修复水体,还能形成优美的水中景观带。

(未完待续。)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